春节假期时,在高铁上发现一个好玩的现象。无论男女老少,很多人都在刷抖音,个个都是边刷边笑,还不时给旁边的人看,逗得对方哈哈大笑。
这让我想起了小学同学阿成,他一有时间就刷抖音,上班时偷偷刷,下班时躺着刷,聚会时边喝酒边刷……别人劝他,他却说,生活太无聊了,只有抖音能让人开心。沉迷于抖音后,阿成确实是快乐了,总是看见他咧着嘴傻笑。但他因为上班时间刷抖音,被老板逮了个正着,直接被裁了。确实,抖音的笑点足够密集,几秒钟就能让人哈哈大笑。可是刷抖音真的能解压吗?恐怕只是痴人做梦罢了!
短期快感如毒药
知乎上有个问题: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?
一个高赞的答案是:能获得短期快感的事物。
这类事物就像毒品,一不留神就能让人上瘾、难以戒除。它们是一切娱乐产品——游戏、八卦、直播等等。这些产品背后有强大专业的团队,他们会根据大众的心理,设计出一环扣一环的产品,它能不断刺激你的神经,让你感到快乐、欲罢不能。而这些产品唯一的目的,就是赚钱。
就像阿成一样,他习惯了这种低成本、高回报的刺激,很难去做一些“无聊”的事情,比如:工作、学习、锻炼。其实娱乐本身并没有错,可是如果你枉顾生活本身的五味,而只想取这一分极乐,你会很难预见这样下去的结果是什么。
它会让你快乐的阈值变高;你会没法习惯用长时间的付出,来换取一些快乐;会对延时满足的许多事物不屑一顾,除了这些让你爽的「电子毒品」,你无法再对其他东西感到快乐。这与那些靠吸毒来逃避生活的人,没有任何区别。
寻求快乐的方式,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
社会学家芭芭拉研究发现,越是处于底层的人,越是用消耗型的方式寻求快乐,比如肥皂剧、毒品、电子游戏。而越是处于高层次的人,越是用补充型的方式寻求快乐,比如跑步、阅读、学习。
1995年,美国一战略学家提出了「奶头乐理论」——随着生产力不断上升,大部分人将不用也无法参与生产。为了安慰这些人,就提供给他们大量的娱乐活动,用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和不满情绪,并逐渐接受自己的境遇,也避免了社会动荡以及不同阶层人民间的冲突。
当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投入少、快感足的「奶头」时,看上去是收获了快乐,实际上却是在加剧阶层的固化。
BBC纪录片《56 up》,花了56年跟拍,得出一个很残酷的结论——精英的孩子也会成为精英,底层的孩子依旧在底层。除非底层的孩子能跟精英的孩子一样,从小以读书、学习为快乐,而不是在“奶头”中浪费时间和精力。现今市场上的各种娱乐方式提供了丰富又轻易获得的快乐,人们在嘻嘻哈哈中度过一年又一年;精英们却实现突破,登上了人生巅峰。人与人之间的差距,就在此被拉开了。
中国人的不快乐,源于你在熬生活
为什么抖音能在中国迅速火起来?我很赞同作家北野的说法,「因为中国人太不快乐了。」
强子是我见过,最有资格不快乐的人了。他是个汽车修理工,每天在车底下钻来钻去,全身黑乎乎的。本来靠着勤劳的双手,日子过得越来越好。正当这时,强子的女儿查出了白血病,为了治病,家底都掏空了。但强子没有自暴自弃,每天仍精神气十足得去工作去生活。别人问他,你都这么苦了,怎么还这么乐呵?强子笑着说,「快乐得自己找啊,越熬越心酸。」
《新周刊》曾做过一个社会调查,发现中国人最缺的就是快乐,在中流砥柱的80后中,感到快乐的人只有可怜兮兮的0.91%。
正如白岩松所说:「中国人好像总是不快乐,学生抱怨作业多;白领抱怨工作累;妇女抱怨家务忙;官员抱怨应酬多;老人抱怨子女不回家……」确实,生活对谁都不仁慈,它总是想方设法刁难你。
如果,这时你只是刷着抖音、捧着综艺,想在哈哈哈声中熬过艰难时刻,到最后只会发现,越熬越心酸。生活不是用来熬的,生活是用来过的!
人生不易,别靠惯性活着
前段时间,外卖小哥雷海为的故事刷爆了朋友圈,在第三季《中国诗词大会》中,他击败了北大硕士,夺得冠军。
他就像《天龙八部》中的扫地僧,一出手就能震惊整个江湖。在出名前,他只是一个普通外卖小哥,骑着送餐车风里来、雨里去。不同的是,他喜欢古诗词,在等餐、送餐时都见缝插针地背诗。
下班后,其他同事都是整天躺在床上玩手机,只有雷海为一个人看书背诗,他觉得这是无聊生活中的乐趣。很多人觉得他就是瞎找不痛快,送外卖的背那么多古诗词有什么用?
其实,很多人都像雷海为身边的人,每天靠着惯性生活,吃差不多的饭菜、做差不多的工作、过差不多的生活,毫无波澜。很多人不快乐,是因为每天都在不断重复着昨日的生活。
心理学家研究发现,小孩子更快乐是因为他们每天的生活都不一样。他们愿意去探索未知,在不断扩大舒适圈中寻找到快乐。而大人则更习惯活在舒适圈里,甚至能把一年过成一天。如果一个成年人,想要跟小孩子一般,拥有更多的快乐,就得有敢于走出舒适圈的勇气,有不依靠惯性生活的决心。
也许,是逼着自己爬出温暖的被窝,去冷清的街道跑上几公里。也许,是逼着自己卸载抖音、游戏,去啃一本厚厚的书。
要想快乐,先学会取悦自己
取悦自己,这是营销界很好用的说辞。
卖吃的人说,吃顿好吃的,就是在取悦自己;卖衣服的说,穿一身漂亮新衣服,就是在取悦自己;卖化妆品的说,涂最新款色号的口红,就是取悦自己……人人都知道取悦自己,有的人越取悦越优秀,有的人越取悦越堕落。
取悦方式的不同,会造就不同际遇的人生。在我看来,一个人要想越取悦越优秀,那么取悦方式至少得依照以下三种原则来执行。
原则一:尝试补充型趣味
趣味不分高低,但有补充和消耗两种方式。补充型趣味,可能只是一件小事,但每次内心会感到很愉悦,这种愉悦感能够维持你一整天的快乐心情。开始写作后,村上春树迷恋上了跑步,从一开始的气喘嘘嘘,直到后来跑完超级马拉松。跑步让他受益良多。先是瘦下去的肚子,接着是清醒的头脑,后来就是源源不断的灵感。补充型趣味给人带来的好处很多,绝对不只是“哈哈哈哈”这么简单。
原则二:不要遵从本能
越是靠本能活着的人,越是容易被满足。因为他们对快乐的阈值太低了,往往一点就着,可越是这样的人,越是喜欢追求感官上的快感。遵从本能的兴趣,就是在满足人的兽性,长此以往,兽性会膨胀到无法驾驭的地步。
原则三:别想一劳永逸
快乐=现实-期望值。现实越残酷,期望值越高,人就越容易感到痛苦。所以,选择任何一种兴趣前,都请不要对它的期望太高。
深层次的快乐才值得追求
时间从来不说谎,你的时间花在哪里,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。当你在浅层次的快乐中,挥霍你的生命,你最终拥有的只是短暂的热闹,和长久的空虚。当你在深层次的快乐中,给你的生命充电,你最终将拥有长久的幸福。不要把快乐寄希望于别人,也不要没事就在抖音里找快乐,当你只期待抖音给你快乐时,离废掉就不远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