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优秀的人,都把闹钟定在早晨5:57?
来源: https://hwcsw.cn 时间:2019-08-16

一天中疲劳会慢慢累积,大部分人从清晨到午夜,行为的质量呈逐渐下降的态势。因此商业大佬王健林的“一日行程”从凌晨四点就紧锣密鼓的开始了,苹果CEO库克5点就在跑步了,篮球健将科比说“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?”。


或许有人会问小编,我熬夜很快乐,感觉效率甚至比白天还要高,这如何解释呢?那其实是“报复性熬夜”在作梗,背后是“舍不得自由”的无奈,分享这篇文章给大家,试着从认真看完这篇文章开始,把闹钟定在早晨05:57,你会发现健康、高效、自由…会重新与与你相伴。

 

提前一小时

 

多年前,我在某纸媒上夜班,下午3点上班,晚上11-12点下班。每当子夜时分,别人已进入梦乡,我们却带着满脸油和大把脱落的头发刚刚到家。那时我常在深夜暗自垂叹:这种日子何时是个头啊。直到有一天,发生了意外。那是个周末,我帮同事替班。早到了一个小时,我就按平常工作的习惯,开始找选题、约稿。

 

结果,神奇的事情发生了。那天,我的工作效率奇高,而且节奏从容,干完所有事情比平时要早了近2个小时。下班时,我甚至赶上了晚上10点的地铁——那是我工作以来,第一次夜里下班还能坐上地铁。

 

为什么这么神奇?我初步分析了一下,这都是提前做事的巨大魔力。

1.提前做事,自然能提前完成,这是时间的前置优势。

2. 把整个工作流程提前,所以没有与同事的流程撞车,比如塞车打印版面,或者争抢领导看版,这是程序的前置优势。

3. 在第一个小时工作的时间里,周边无人,没有同事相互干扰,属于精力最好最集中的时段,效率最高,这是精力的前置优势。

 

前段时间,我在一本叫《一流成功人士早餐前都做什么》的书里,找到了这种直觉感受的理论支撑。原来,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感受到“提前”的好处。这本书的作者,时间管理领域的权威研究专家劳拉·万德坎姆说,世界上许多知名的企业家,早就已经是“提前做事”的忠实践行者了。

 

为什么企业家都喜欢早起 

 

希特林,是美国一家著名的猎头公司CEO。这哥们每天6点准时起床,锻炼、阅读,思考一天最重要的事。有一天,他心血来潮,决定给他认识的20位知名公司高管发邮件,问问他们早晨都是几点起来的,如何安排。他一共发了20封邮件,收回来18封。结果显示,这些高管,无一例外都在6点之前就起床了,最晚也是整6点。这让希特林非常吃惊。更吃惊的是,这些高管都能充分利用好早起这段时间,不是用于阅读、思考,就是锻炼身体,总之是一些平时需要强大意志力才能完成的事。

 

希特林不是第一个发现高管喜欢早起的人,劳拉·万德坎姆在书中列出了更多喜欢早起的知名企业家: 

苹果前CEO乔布斯:每天6点多起床。

苹果CEO蒂姆·库克:早上4点半开始发邮件。

Square CEO杰克·多西:每天5点半起床。

著名投资人杰夫·乔丹:早上5点到办公室。

思科前首席战略官帕德马锡:4点半起床。 

富士施乐CEO尤素拉·布恩斯:5点1刻起床。  沃达丰CEO维迪诺·克劳:早上6点起床。

 

这些企业家为什么都喜欢早起?一旦投入到白天的工作,一般很少有机会抽身,为了争取一段“属于自己”的时光,大多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但这个习惯,却给这些高管带来一项意外的收获:早起,让他们把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光留给了自己。

 

上班族,最害怕的就是早起,甚至不少还有“报复性晚睡”的习惯。他们晚睡的理由,和高管一样,找回“属于自己”的时间。大部分人只能利用这段时间用来看视频、听音乐、打游戏,要么聚会喝酒、聊天,总之是休闲娱乐。只是,这段时间是经过一天疲惫的工作折磨后剩下的“垃圾时间”,质量不高,而且并未做有益进步的事情。

 

每个人的精力都是差不多的,早起的人,只是把醒着的时间段往前移动了几个小时,将精力最充沛的“黄金时间”留给了自己。很多人能理解提前上班会带来好处,但估计想象不到提前醒来,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。劳拉·万德坎姆提过:不要忽略时间和能量“前置管理”的重要性。

 

在她看来,许多时候,人与人之间的较量,本质上就是身体与身体之间“田忌赛马”式的较量,只要稍微掌握一点身体能量分配的诀窍,就能轻松赢得比赛,至少不至于被人PK掉。美国的心理学教授乔西·戴维斯说,人在一天之中精力最好最顶峰的高效状态,也就两个小时而已。你是想利用这个时间做最重要的事,还是白白浪费掉,取决于你想不想过一种高效的生活。

 

笨鸟先飞一点也不笨

 

除了上面提到的好处,“提前”这种方法,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好处,叫“主场作战”。这个好处,需要从一个社会现象讲起。从小到大,老师都会告诉我们,在正式上课之前,最好先预习一遍课文。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遵循了老师的叮嘱,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们的是,预习或者提前学习,是拉开学习成绩差距最重要的秘密之一。直到现在,我们的教育部门,都在打击和限制各种课外辅导班,其中一个原因是:这些课外辅导班,都存在“超纲教学”的问题。什么叫“超纲教学”呢?说白了,就是提前学习。换句话说,这些辅导班提高学生成绩的秘密,也就是提前教学而已。

 

 

那么,辅导班采用“超纲教学”真的有效吗?答案显而易见,非常有效。“超纲教学”,等于是帮孩子提前学一遍。在提前学完课本的情况下,课堂里的学习等于复习,孩子的听讲不是在跟着老师走,而是掌握了引领权、主动权。在课堂这个小小的场域里,这样的孩子相当于获得了“主场作战”的优势,老师所有要讲的东西,他已经了如指掌。更重要的是,孩子在课堂上拥有“未卜先知”的聪明劲时,也会增加老师的关注度和好感度。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“皮格马利翁效应”,良性互动和正向循环一旦形成,就会好上加好。

 

很多人相信,人与人之间学习成绩、工作成果的差距,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天赋不一样。我也不否认这点,天赋真的很重要。但我更愿意相信,通过合理的能量和时间安排,也能最大程度抹平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差距,这也是我们这些资质平庸的人自救的一种方式。这正好应了我们中国人的那句话:笨鸟先飞。劳拉·万德坎姆也说过,时间和能力前置这种方法的绝妙之处,就在于谁都可以学。希望大家都可以从中借鉴到一些有益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