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不起,公司不需要这种“高情商”员工
来源: https://hwcsw.cn 时间:2019-08-16

在汪涵主持的《天天向上》舞台上,曾有过“惊险一刻”:为了活跃气氛,汪涵模仿公园里打太极推手的老人推一个小伙子,开玩笑问小伙子“你家在哪?东三环是吧,轻轻一推,到家了”。欧弟听了接话,“那我家住台湾,比较远,得多推几下”。汪涵立马反应过来,说“台湾不推,要拉回来”。顿时全场为汪涵的机智应答鼓掌。


近几年各种谈话类综艺节目越来越受欢迎,“高情商”、“会说话”的人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救场,仿佛只要会说话了,就能平步青云,扶摇直上。


情商是职场的必修课,但依然有不少人把它粗暴的理解成“圆滑”“讨好别人”,最后严重拖垮了工作进度。那我们在职场中,应该怎么把握情商的度更好的解决问题,希望本篇内容能给大家带来启发。

 

职场上取胜靠的不是情绪,而是行动

 

工作中大多数问题的解决,靠的不是情商,而是智商。说话好听,让人舒服,考虑对方的感受,确实很重要,但光有这些远远不够,尤其在职场上。光有情商的人永远做不了核心人物,智商+情商才能所向披靡。要先提升智商,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,再去研究如何好好说话。这个顺序千万不要搞反。一天到晚琢磨如何说话让领导开心,让同事舒服,容易演变得只会搞人际关系,为了取悦他人失去了自己的原则。

 

工作中遇过的客户,所谓“情商高”的人说话都喜欢打圆场。比如有次开会,我向对方展示自己修改的方案,说:“基于上次的反馈,我们做了相应的修改,不知道这样可以吗?”这时“情商高”的客户会先把你表扬一番,让你听了舒服:“嗯,很好,你们确实理解了我们的需求和问题,PPT也很漂亮...”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些夸奖后面一定会接一个但是:“但是,你们写的还是不够清楚,流程中有很多细节比较模糊。还有上次说的和XX的合作也可以提...你们能不能再微调一下?”怎么样,是不是礼貌温馨充满了善意?

 

但这样的说法,会令人误解,以为回去真的只用“微调”就好了。但实际情况是,这份方案需要全部推翻重写…后来一位经验老到的同事察觉出了问题,让大家把方案重整了一遍。善意温馨的话语,让人听起来舒服,但同时也会让人麻痹,从而低估了事情的严重性,最终引发剧烈的后果。我宁愿客户跟我说: “这写的什么破玩意儿,有没有用脑子?!细节依旧不清不楚,让你们分步骤写也没写,上次说的和XX的合作也没放进去。你有没有做会议纪要?后天就要和大老板过方案了,把你这东西交出去我脸往哪儿搁?”

 

 

这样的话虽不好听,但犀利的言辞反而会让人引起重视。并且当你剥离开情绪化的语言,里面其实是有解决问题的干货的,比如“分步骤写”,“记会议纪要”等等。千万不要让“情商”成为掩盖问题本质的遮羞布。职场上最后只会看你能不能解决问题,而不是你会不会说话。所以该严厉的时候严厉地说,该不留情面的时候别温柔。不要一味为了考虑对方的感受,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。职场沟通不是和知心姐姐谈心聊天,而是推进工作进程。靠的不是情绪,而是行动——要有策略,有方法,有计划,有结果。

 

过分强调情商,会降低你的工作效率

 

很多KOL都在教人提高情商,都提到说话要婉转,思虑再三。总之,翻来覆去琢磨一阵再想怎么开口,才是正确的表现。可惜,现实职场中厉害的人,几乎都是快人快语、不留情面的。上到CEO、CFO,下到知名公司的大部门总监,若用这套标准去衡量,他们每个人大概都是“情商低”的。

 

曾遇到一家知名快消企业的CMO,至今让我印象深刻。他听广告公司的提案从不全部听完,一看到PPT里不合理的内容,他就会粗暴地打断,然后噼里啪啦甩过来一堆问题质问你。

 

不留情面,直戳要害,让人无所遁形,那真的就是“质问”:“你凭什么这么说?”“你这个结论的依据哪儿来的?”“你知道XX(竞品公司)每年投放预算是多少吗?不知道就瞎编?” 

 

导致有个说法一直在他们公司流传:如果有人能在CMO面前把PPT讲到第五页,那他就相当厉害了。这样的人不算“高情商”吧,但走上职场金字塔尖的往往是这群人。他们没那么顾及别人的感受,反而坚定自己的想法毫不妥协,如同偏执狂一样让身边的人抓狂。

 

华为的任正非,出了名的脾气大,在评价一位CFO有进步时说:“你最近进步很大,从很差进步到了比较差!”还有特斯拉的CEO埃隆·马斯克:美国《彭博商业周刊》的记者曾这样评价他:马斯克是个连上帝都不愿意等的人。他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精神领空,在他的世界中,所有人必须无条件配合他,拖慢他节奏的都是前进路上的障碍物,必除之而后快。

 

 

像他们这样的聪明人,会不知道高情商的好处吗?之所以这么做,是因为与其时间花在揣摩如何说话上,不如花在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,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和规避问题上,只有这样,才是真正地对工作负责。哪怕很多时候需要扮演坏人,也是值得的。残酷的职场并不是温室中的花园。不能做实事,不能解决问题,不能给企业带来实际价值收益,这样的员工,再会琢磨怎么说话让大家开心都无济于事。有这功夫,不如赶紧回去修正错误,改进工作,用结果说话。

 

真正的高情商是绵里藏针

 

这里的“针”不是伤人的意思,而是直戳要害。职场上的沟通只有一个准则,就是迅速让对方了解你的目的。没有目的的沟通,讲得再好听都是浪费时间。那么如何做到呢?

 

1、明确核心目的

任何沟通都要围绕一个核心目的,它们大致可以分为4类:

说服:让对方接受你的说法,或者相信你的观点;

推进:驱使大家共同把事情向前做一步,而不是原地踏步;

改变:否定过去的做法,或者建立新的方法;协商:讨论尚不明晰的议题,得出一致明确的结论。

 

在沟通之前,想明白要选择哪个核心目的关键词。然后根据关键词来构建你的沟通话术,让它更有条理和逻辑。

 

 2、找到充足论据

确定核心目的后,接下来你要考虑如何用充足丰富的内容,让你的话听起来更有道理,这样才能让人信服。比如当你的核心目的是“说服”别人,那么可通过一系列反向关联问题,构建你的思考和沟通话术。什么是反向关联问题呢?就是与核心目的反着来的问题。比如当你想说服对方,那就想想为什么现在说服不了对方,从而开启一系列子问题。

 

3、挑选适当措辞

上面两点说的是“针”,最后这条说的才是“绵”。这时才要去考虑如何让对方听了自己的话感到舒服,不会皱眉头。虽然“好听”的话不是最关键的,但也会提供不少帮助。

 

第一,把措辞中的“我”替换成“你”。比如,将“我”想要,“我”觉得,“我”认为;替换成“你”可以,“你”也许,“你”试试。减少自我主张式的表达,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,思考如果这么做会有什么好处,从而婉转达到目的。电影《教父》里就有一句经典台词:当你要说“No”的时候,请让它听起来像“Yes”一样好听。开口提出要求前,先换位思考一下,对方听了会有什么反应。这是最简单的,也是最有效的将心比心。

第二,不到万不得已,避免使用命令式语句。比如,“听我的,这个事情必须这么做。”“听我的”和“必须”这几个字说出来具有较强的攻击性,和同事讲话时,尽量改为建议式,如“我们不妨这么去做。”命令式语气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刻才能发挥作用,例如最后一次机会,或者千钧一发之际。

第三,不要做老好人。该严厉的时候严厉,该和善的时候和善。以上这些正确高效的沟通习惯也会逐渐变成你做人的原则。单靠情商绝对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,一定要靠情商+智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