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起我可以学,你更要敢说:对不起,我不会!
来源: https://hwcsw.cn 时间:2019-08-16

作为职场人,是不是曾经被领导分配过一些的工作,这些工作可能我们平常接触不到,也可能压根不会。当接到自己不太擅长的工作时,我们第一时间想的大概就是「没关系的,我可以学」。这种工作态度固然被人称赞,因为有句话说得好,态度比能力更重要。


但当公司要求我们做事的时候,也可以多思考一下:这些工作,对我们的职业生涯,起着什么样的作用,跟我们的职业目标相比,是否背离?有时候比「没关系的,我可以学」更珍贵的是,「对不起,我不会!」,为什么呢?

 

我可以学,这四个简单的字里有无穷的力量
 

 

 

前不久,王兴7年前的一条微博在朋友圈刷屏 我可以学,这四个字让很多人虎躯一震。很多朋友说,这就是一种工作态度,态度比能力更重要。其实这只是表层。说「我可以学」其实是一个人骨子里的自信,面对不确定的未知事物的自信,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极强自信,因为这样的人会觉得:只要我想学,还能学不么?罗永浩就曾说过:“我觉得在不严重依赖天分的领域里,我基本做什么都能成。”

 

看到罗永浩那句话深受启发,这就是一种「我可以学」的深度自信:这样的人相信一切皆有方法论,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的正确的训练,掌握一门技能并不困难。要树立一种意识和信念——没有你理解不了的东西,只有你暂时没见过的东西,因为这世界上一切东西都可以学。我不会,是面向过去,代表一个人过去的实力。我可以学,是面向未来,代表一个人未来的潜力。世界更新迭代越来越快,只有有自信说出「我可以学」的人,才能在长期的变局中拥有持续的竞争力。

 

敢说:对不起,我不会! 

 

房产大V欧神讲过自己的一段职业经历,很有启发性。年轻时他加入的公司要上SAP系统,为了这个大型企业管理系统,技术部门迅速扩充到9个人。可是等SAP系统弄好了,部门只需要留下3个,也就是说其中6个人都会被裁掉。有一天,部门领导神秘兮兮的把他领到公司二楼后楼机房,掏出一大串钥匙,打开了一道小门,穿过重重陷阱和网线,郑重其事说:你看好了,这是全公司的程控交换机,我教你用....领导说:全公司的电话系统都在这,出了问题公司一天都运作不了…这一些是经线,那一堆是纬线,如果你想要重新布线的话……

 

领导一顿操作一顿讲,然后问欧神:你学会了没?他回答:没有!领导很惊讶但还是说:不要紧,我再教你一遍...然后又问:你学会了没?他又回答:完全不懂!经理!领导眼睛里已经是怒火了,继续说:我再教你一遍,你认真跟我学!他还是回答:我学不会!欧神说,当年自己能懂也能学会,他知道领导是在保护他,偷偷把他教会,他就获得了铁饭碗,因为公司永远需要这么一个人。他也很感激领导。但他知道,学会了这个这辈子可能就在机房里了,宁愿得罪领导,也要说:对不起,我不会!

 

 

每一家公司,都有一些岗位,你说不重要吧,离开他们不行;你说有多重要吧,确实产出价值不大。这样的岗位上的人,老板最希望他们听话、稳定、任劳任怨,最好能在这个岗位上做五年十年二十年。大家记住:并不是每个岗位上的人,老板都希望其有野心有梦想,有时候他就想要个干活儿的而已。我可以学,是一种学习能力。对不起我不会,是一种选择能力。在职业生涯中,每人都有需要跟领导说不:我不合适,我不喜欢。

 

职场上有一些现象很常见:本来招聘你过来是让你做A的,结果来上班后不得不做B工作;本来你好好的做着A工作,结果公司转型或者裁业务,就去做B了;本来你做着A工作,结果公司拓展新业务B,直接把你调过去参与B。于是,很多人都在公司做着自己不想做、不擅长、不适合的工作,而做的唯一理由就是:公司需要、领导安排。这之中,领导要做的,是尽可能的调动公司的人力资源完成目标。这个过程,他断然不会为每个人的职业规划负责。

 

有两句话可以有正反两种说法:

第一:你有你的规划,但领导对你另有规划。第二:领导对你有所规划,但你对自己应该另有规划。

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,更多的是位置不同,立场不同。领导侧重第一种做法,而有想法的员工应明白第二种做法的重要性。领导和员工都不可能全按自己的规划来,这是一个平衡的艺术。但很多人根本没有去平衡,而是一味的服从领导:自己会的就说「马上去做」,自己不会的就说「我可以学」,从来没有意识到有时候自己应该说「对不起,我不会/我不适合」。很多时候大胆说「不」,是对个人规划的保护,对职业生涯的负责。

 

做一个会学习、又知进退的人

 

这里不是反驳「我可以学」的,而是太多人都懂得说「我可以学」,而不会说「对不起,我不会」。还有一件重要的事:知进退。我可以学,是一个人知进。对不起我不会,是一个人知退。不知进不求进的人,肯定不会成功,但只知进不知退的人也很可怕。进,很多时候靠惯性、自信、勇气即可。退,更考验一个人对势、局、路的判断。我们从六七岁到小学毕业,我们知道要读初中、高中,高中毕业我们知道要读大学。这些都是知进。

 

但大学读完了,还要继续读研么?研究生读完了,还要读博么?国内读完博士,要不要再去美国深造一下?这时就不再考验你是否知进,而是看你是否有知退的智慧。很多人读研、读博也许就是惯性使然,直接往前冲,直到冲不动。不是说考研考博不好,而是不要一味的往前冲,过一种盲目的人生。有时候家人会劝你继续考学,也许考上也会后悔的,这时要想:他们能比我更了解我吗?他们对我的未来负责么?在继续拿文凭的路上及时退出,也许会有更广阔的天地。这叫知退。该进的时候尽全力,该退的时候不留恋。

 

你的父母尚且不能为你规划更好的人生,何况只是短暂有交集的一个领导、一个老板。大部分人游弋在职场数十年,还是只知进不知退,明明这个岗位不适合自己、工作没增长潜力、这个行业快垮了、明明你在这里收入碰顶了,还一直待着不动。人生重要的是迁徙力,你面前有千条路,为何不知退一步,换一条路呢?最怕一个不到30岁的人说「我没得选」,那就一直这样到40岁么?换个角度看,现在混得越差,说明机会成本也越低啊。

总结一下,本文探讨了两个能力: 

·要具备学习能力:时代变化太快,文盲不再指不识字、没有文凭,而是指不具备学习能力。相信一切皆可学,有自信说「我可以学」。

·要具备说不的能力:因为「我可以学」,也可以「选择不学」,这也是对自己职业和人生的规划能力和掌控能力。知进知退,方能掌控人生。